客服一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客服二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客服三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关注微信

关于速录About Us

首页 >关于速录

了解速录从这五个问题开始

 

问题一:怎样才能练就速录“绝技”?

 

速录本身不仅仅是一门“绝技”,更是一个文学基础扎实、知识面甚广且学无止境的行业。它的主要任务是把人的语音信息同步转化为文字信息,达到“三高(3H)”、“五重要(5W)”要求。

具体来说:“三高”指的是“高速度”、“高效率”、“高准确率”。 “五重要”是指“重要人物”、“重要事件”、“重要场合”“重要时间”“重要效用”。

人的语音速度在每分钟160-280字,一些主持人和播音员的语度有时可超过300字速。一般的讲演速度平均在200-220字左右。因此,要能将人的声音同步记录,平均记录速度应达到220字,瞬间记录速度要超过300字速.真正做到 “语音落、文稿出”。它的同步听打速度由手速、词汇、听力、综合素质和亚伟速录机字词的唯一化打法五大因素组成,就象组成木桶的“五块木板”,其中哪一块板最低,您的听打速度都会出现“瓶颈”。 

问题二:速录在国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?


 


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,除了专业速录学校以外,在各个大专院校、中等学校得设有速录课程。在国家机关、企事业科研单位,速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。不仅手写速记被广泛学习和运用,机械速记、电脑速录也得到了发展。有些国家速录员可以评职称,其职称有速录士、速录师、高级速录师等等;而且各机关、团体、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有速录员的编制。世界上,国际速录打字联合会的国际组织,已有100多年,并且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大会和速录、打字大赛。现在联合国亦设有速记常设机构,管理国际速录事务。

问题三:速录在国内是怎么发展起来的? 

 

1896年蔡锡勇开办的北京速记学堂,由各省选拔优秀人才入学使我国速记行业正式诞生;辛亥革命后,国民政府成立,民间开办起了速记学校、速记班、扩大了速记的推广面;但在连年内战的混乱年代,速记界有志之士壮志难酬,仅仅一些中央高级机关有不多的专职速记人员;1938年,我们党在延安时期,开办了速记班,培养了一批速记人才。

全国解放以后,我国速记如雨后春笋、民间速记学校蓬勃兴起,1955年国家创办了“北京速记学”,可惜的是,由于“左”倾路线的干扰,民办速记学校于1955年相继停办,教职员工转入普通文化教育工作,更不幸的是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北京速记学校也被迫停办,速记书刊全遭抄毁,速记教育濒于灭绝。

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随着我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教育得到恢复与发展,速记也得到了复苏。各省市速记协会、学会、研究会、民办速记学校成立,我国速记出现了一个空前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。1987年,华夏速记信息研究所成立,我国速记有了高层次的智力集团,研究所招聘了速记界的一些具有教授、副教授职称水平的学者作为的研究员、副研究员、形成我国速记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。1989年初,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学会成立,我国速记有了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团体,由各省市速记学会、研究会会长、理事长、专家、教授,分别担任学会委员或顾问;国际速录打字联合会也主动邀请我国代表出席国际速录会议。

1996年,唐亚伟先生发明了“亚伟中文速录机”,从此,我国的速记事业迎来了“以速录机代替手写速记”的崭新时代。

问题四:速录业在国内主要应用到哪里?

真正意义上的“速录”(电脑速记)在我国从诞生到今天也只不过十年的时间,但它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,尤其是近些年来,速录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会议记录、谈判记录、询问记录、口授记录、采访记录、录音整理、电视节目字幕等工作中。

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, 2000年,利用速录又诞生了网络文字直播,已有越来越多领域需要这项技能,几乎所有和文字记录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它了。新浪网、中国网、搜狐、中央电视台、凤凰卫视、北京青年报、新华社、经济日报、中远集团等都开始应用电脑速记;现在的电视字幕等也大都是采用了电脑速记记录。

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、新闻媒体都把电脑速记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作手段,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。北京青年报、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等单位的记者,在采访时往往都带一名速录员,采访结束,马上出稿。

电脑速录也受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,高院前后颁布了20多个文件进行全国推广,其中肖扬院长亲自对此作过批示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还专门颁布文件,要求五年之内,把整个书记员队伍从繁重的手写记录中解放出来,改成速录机电脑记录。

问题五:我国速录业的人才缺口有多大?

如今,随着“会展经济”、“论坛经济”的发展,社会各界对速录人才的需求日益膨胀,掌握速录技术的专业速录师相当缺乏。很多速录人员集中在法院等国家机关,使社会上从事商业服务的速录人员数量稀缺,高水平的速录师更是很少,在全国范围内也就千人左右,多数集中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。而在美国,速记人员高达500万人;在日本,法庭、议会、商务会谈等场合普遍采用速录技术;在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韩国等国家,速录技术已被普遍采用。

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,比照美国,我国应该有速录员上千万!就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有差距,也应该需要几十万到100万速录员,近千人与100万的差距,造就了速录师职业无限的就业空间。

从2002年起,速录师市场出现了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,行业内部也开始呼吁注重人才的后续培养问题。一些经济专家也预言,“目前的速录行业,很有可能由边缘经济发展成为主体经济,就象会展经济或论坛经济一样。相信,速录行业将很快由冷门变为热门。”

目前,我国英语水平在六级以上的本科学历高级速录师是个空白。随着经济和文化对外交流的增多,外语加同声速录将是未来最奇缺的人才。